主持人:拓展溝通渠道全力服務社會推動城市發展促進經濟提升,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政府在線訪談》。
今天,我們演播室請來了一位嘉賓,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上饒市德興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董偉平。董局,您好!主持人好,網民朋友們大家好。接下來我們將針對網友關注關心的,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網友提問:董局,近些年我市的生態環境質量連續向好,大家都能感受到,那么我市生態環境的各項數據指標情況怎樣?在全省排名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嘉賓【董偉平】:好的,首先感謝這位網友的提問,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生態環境質量也是逐年向好,就拿2021年的數據來說:2021年,我市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洎水河河口國控斷面Ⅱ類水質為10個月、Ⅲ類水質為2個月,樂安河戴村國控斷面Ⅱ類水質為12個月。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到Ⅲ類水質標準,達標率為100%。德興城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365天,優良率100%,全省排名并列第1位,上饒市排名第1位;PM2.5年平均濃度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平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
主持人:剛才董局給我說了去年我市的生態環境質量各項數據,可以看出我們德興真的是“山美、水美”的“大美德興”啊,這些數據的背后離不開我們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請問生態環境局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嘉賓【董偉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既是改善環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實施綠色崛起的當務之急。我局持續開展十五大攻堅行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在大氣治理方面,推動PM2.5與臭氧協同減排,強化機動車污染和秸稈禁燒管控,強化VOCs、移動源、工業廢氣等綜合治理,以碳市場建設為抓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水治理方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強工業水污染問題排查整治,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強化清潔生產審核與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抓好飲用水源地常態化監管和規范化建設和城市備用水源地標準化建設及自動水站建設。在土壤治理方面,以固體廢物處置與加工利用為重點,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啟動重點地區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使德興市民享有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
提問:這幾年企業的生產經營都受疫情影響,在生態環境這方面對我們企業的有沒有什么幫扶措施呢?
嘉賓【董偉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很多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環評改革,強化環評幫扶,做到疫情期間環評服務不打折、審批不降速、項目質量不降低。我們主要做了:一是優化審批機制。根據省生態環境廳相關政策,以規范審批、政務公開、主動服務、提高效能為目標,堅持“審管分離”的原則,對企業項目提前發聲、提前介入、提前服務,受理、審批等各個環節實行規范化管理。二是精簡審批事項。對申請材料主件齊全、次件有缺陷的,建設單位作出承諾后,實施容缺受理;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必須且無法避讓的重大戰略和基礎設施項目,生態保護紅線不可避讓論證不作為審批前置。三是主動提前介入。建立項目環評管理臺賬,對重大項目做到提前介入,定期協調調度環評編制、評估、審批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所有重大項目納入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四是大力實施改革。行政審批工作“整合”,審批服務“提質”,審批時限“提速”,審批方式“便民”四項改革措施,大大減少企業審批項目辦理時限。營造良好的政務服務環境。
主持人:這里有網友提問,我們廣大市民也想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當中,請問,我們普通市民能做些什么呢?
嘉賓【董偉平】:感謝這位網友對我們環境保護事業的熱心,我覺得作為普通市民能做的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關注生態環境,學習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和政策等知識、提升自身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二是節約能源資源,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及時關閉電器電源,節約用紙用水;三是踐行綠色消費,少購買一次性用品和過度包裝商品;四是選擇低碳出行,優先步行、騎行或公交出行;五是分類投放垃圾,不亂扔亂放;六是減少污染產生,不焚燒秸稈、不燃放煙花爆竹大盤香、少用化學洗滌劑等;七是呵護自然生態,不隨意進入飲用水源保護區;八是參加環保實踐,積極傳播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理念,參加各類環保志愿服務活動;九是參與監督舉報,勸阻、制止或通過“12369”平臺舉報破壞生態環境及影響公眾健康的行為,自覺做生態環境保護的倡導者、行動者、示范者,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此外,我局每年會組織開展“六五環境日”宣傳活動,包括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可以通過我局微信公眾號(德興生態環境)查看相關信息。
提問:對于我市今后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計劃有哪些呢?
嘉賓【董偉平】:我們德興生態環境局全體干部職工將堅決扛起使命重擔,充分發揮環保鐵軍的作用,沖鋒在前,克難攻堅,再立新功。
(一)堅決落實一個環保督察整改。扎實做好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四次省級環保督察及“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環保審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等反饋問題整改和交辦信訪件辦理。
(二)探索構建四大精準治理體系。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一是構建“1+1+N”常態化環境保護監管體系,以綜合執法隊伍為主導、第三方機構為輔助、“六護服務隊”“環保專員”“網格員”等社會力量為延伸。二是構建專家型服務體系,實施政府區域環境托管服務,依托“環保醫院”和“環保管家”,獲取“管家+專家”式服務。三是構建智慧環保體系,實施聲環境功能區自動監測網絡建設,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智慧環保大數據平臺,整合生態環境信息資源,編繪“智慧環保一張圖”。四是構建現代環境監管體系。實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啟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執法、應急能力建設,建立依法、專業、透明、公開、可問責的現代環境監管體系。
主持人:今天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的額訪談就到這里。也再次感謝董局長的詳細解答,感謝網民的關注,我們下期節目再見!